招商热线: 010-61663695,010-61663651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

联系我们

招商热线:

010-61663695,61663651

24小时值班电话:010-61667108

传真: 010-61667431

E-mail: yda@yda.gov.cn

电子地图

首页 >> 资讯中心 >> 媒体聚焦

闫傲霜:遵循规律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 切实增加科研人员的获得感

来源:人民网 时间:2016-12-16

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在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,积极深化科技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,在科技人员中产生了热烈反响。我个人的体会,“放管服”改革必须遵循科研规律、尊重科技人员的创造,变科技管理为服务创新,不断释放改革红利,让“人财物”充分发挥作用。
一、人——强化激励激发活力,让科研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
 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。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,只有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价值得到认可,才能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动力。截至2015年底,北京市共有105项国有企业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激励试点方案获得批复,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股权,激励总额约2.25亿元,如今这些先行先试政策已向全国推广。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为推进科技成果使用、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 
2014年9月,北京市委、市政府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》,出台了“京科九条”等系列配套政策,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改革引向深入,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%及以上的比例,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,剩余部分留归单位用于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工作。
不难看出,北京市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不断加大,由以前的30%提高到70%以上,而且单位可以对科技成果进行自主处置,不需要再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。这一“提”、一“放”,既简化了程序、提高了效率,又充分保障了单位和个人的创新收益。
二、财——科研经费要“花好”,也要“好花”
 科研经费不好花,科研工作常要围着钱转,而不是钱围绕科研转,是过去科技界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。其重要原因,是相关部门通常按照行政工作思路管钱管事儿。如何避免出现“一管就死”、“一放就乱”的情况,是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大难题。
 
今年9月,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,郭金龙同志强调,“好的环境既不能单靠‘管’出来,也不能靠钱‘堆’出来,只能靠深化改革营造出来。”按照这一思路,北京市发布了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,提出了5个方面、28条改革举措,瞬间刷爆了微信朋友圈。这“28条新政”亮点多多——
首先是简化财政预算编制,科研经费预算只需编制一级费用科目,不再提供过细的测算依据,同时取消财政预算评审程序,将立项和财评“合二为一”。
其次是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,即“331原则”:“3个下放”是,下放财政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限,下放差旅费、会议费、咨询费管理权限,科研类差旅费、会议费不纳入行政经费统计范围,不受零增长限制;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限;“3个改进”是,改进科研经费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方式,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,改进科研人员因公出国(境)管理方式,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“三公”经费统计范围,不受零增长限制;“1个扩大”是,扩大科研基本建设项目自主权。
努力让经费好花的同时,我们还要在花好上下功夫:比如提高管理服务水平,强化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,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,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公开、信用管理、经费审计、绩效评价和检查指导等。这些配套措施,有效保障了经费使用合规合法、不能乱花。
三、物——唤醒“沉睡”的科技资源
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丰富的科技资源,包括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购置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。单位购买、运营和维护这些“冰冷”的设备,往往需要耗费非常大的成本,而且利用率也非常有限。如何唤醒“沉睡”的科技资源,也是改革的重要一环。
 
经过深入调研,北京市科委联合中科院、清华、北大等单位,共同搭建“首都科技条件平台”,推进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。
一是通过经营权授权,促进科技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。我们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,将能开放科技资源的经营权授权给专业服务机构,促进科技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,解决了高校院所开放科技资源的产权问题。
二遵循各方共赢思路,建立开放科技资源市场化运营、服务的利益分配机制。资源方、服务人员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,既促进了多方共赢,又可调动资源方、服务人员的积极性。
三是改革政府投入方式,探索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先导、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运行机制。引入绩效考评机制,以单位开放仪器设备资源数量、服务企业数量、服务合同收入等方面按一定的权重比例作为绩效考核依据,给予“后补贴”支持,实现了以“效果”为导向的政府投入改革。
“首都科技条件平台”这一探索形成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“北京模式”启动以来,累计推动801个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、价值227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,整合了600多项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其转移转化,聚集1万多名专家,产生了超过1.5万项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,年均服务收入超过20亿元。
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按照遵循科技创新规律、尊重科研人员的原则,围绕创新链中存在的难点、重点问题,解疙瘩、搭平台、促融合,把“放管服”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,尽快完善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,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台阶、出成果。

分享到:
招商热线:010-61663695,61663651  24小时值班电话:010-61667108 总机:010-61663600,61663700,61663800
资产管理部:010-61663621 传真:010-61667431 E-mail:kaifq@yda.gov.cn   地址: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888号 邮政编码:101407
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 京ICP备 09077064号 技术支持: 北京中财乔通软件有限公司 管理员